一帶一路考察: 馬來西亞教育、經濟、民生之現況探索
2018年3月28至4月2日

 

「按此觀看特刊」
「按此觀看30秒精華影片特刊」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一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二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三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四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五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六

按此觀看學生匯報組別七

按此觀看影片

馬來西亞現況探索收支報告

 

鳴謝:活動獲政事務局及公民教育委員會「一帶一路」交流資計劃撥款資助

__________

  

 

承辦機構:愛達旅遊 

帶隊老師:區少銓老師、陳志球老師、陳景玲老師、李尤培老師、李瑋佳老師、彭瓊慧老師、王美琪老師

 

活動主題及目的:考察團到訪沿線東亞最具發展潛力之一的國家——馬來西亞,讓學生可以了解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所帶來的發展及機遇。此外,藉此交流活動可以加深學生認識當地文化及與當地青年交流,學生通過比較及反思兩地的生活條件會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生活素質,了解多元民族的文化特性,最後促進香港青少年認識和了解中國國策,提高香港青年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

 

「一帶一路」與馬來西亞的關係:

在中國貿易發展史中,古有絲綢之路,今有「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發展「一帶一路」的戰略中,馬來西亞在地域優勢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馬來西亞位處東南亞的交通及經濟中心,亦是中國「一帶一路」計劃沿線其中一個最大的國家。馬來西亞是東盟十國中的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印尼及泰國,並領先新加坡。服務業、工業及農業分別佔該國GDP55%36%9%。主要行業有電子、汽車、棕櫚油加工、建築、金融、保險、房地產、批發零售業。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與中國關係最緊密的東盟國家之一。兩國無領土、貿易等爭端,高層往來頻繁,又因華人在馬來西亞人口中佔據近三成的比重,兩國民間貿易也較為繁榮。中國加強與馬國的經貿合作,可讓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世界接軌。

 

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在全球危機中保持穩定增長,以及「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中國對外投資持續增長,馬來西亞亦成為受益者。於2016年前9個月,中國對馬來西亞直接投資已經突破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活動行程:

第一天( 3 28 )香港國際機場 à 吉隆坡國際機場 à 阿羅街夜市

第二天(3 29 )參觀董總總會《中學生》雜誌總部 à 參訪吉隆坡 大學學院-泰勒學院 à 布特拉太子城 à 布得拉廣場 à 粉紅水上清真寺 à 布得拉橋 à 千禧紀念碑 à 馬來西亞首相府

第三天(3 30 ) 參訪馬六甲華文中學(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à 雞場文化街 à 荷蘭紅屋廣場 à 聖保羅教堂 à 聖芳濟石像 à 法摩沙堡(葡萄牙城堡)à 鄭和文化館 à 馬六甲蘇丹故宮(馬六甲文化博物館) à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 à 返回酒店進行交流團分享會

第四天(331) 三寶山à三寶廟à返回吉隆坡à錫器DIY (含證書)à 中央市場 à 陳氏書院(外觀)à 中華大會堂 (只供參觀樓上會議室)

第五天(4 1 )大馬大愛腦修正兒童基金協會-進行義工服務( 50 分鐘) à 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 à 吉隆坡國家歷史博物館 à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à KLCC 雙子 塔外觀 à 獨立廣場 à 返回酒店進行交流團分享會

第六天(4 2 )吉隆坡國際機場 à 香港國際機場

傳媒報導:

《星洲日報》 東華師生訪馬六甲華中交流,2018330

 

《中國報》 港馬師生教學交流,2018330

 

主要景點介紹:

吉隆坡大學學院【泰勒學院】創立於1969年,是馬來西亞歷史悠久及最傑出的私立大學學院,享有崇高的信譽。它擁有三十多年的卓越教學經驗,其中商科及酒店管理專業在亞洲以及國際上享有盛譽,酒店管理專業目前在馬來西亞位居第一。

 

馬六甲華文國民型中學創校1960年,前身為大廈私立中學,由已故林先純先生創立。林氏創校的宗旨是接納中途輟學、超齡和無法獲得政府全津貼的學生,讓他們可以繼續完成學業至中學三年級。時至今天,學校的學生人數增多,學習設施亦不斷改善,繼續致力於創造一個有助培養學生同理心和公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不分種族和經濟地位,互相和諧共處。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稱「董總」)成立於1954年,由國內各州華校董事聯合會和董教聯合會組成。董總具有強大的社會基礎,是華人社團維護和發展民族教育的一個重要組織。

 

 

雙子塔,又稱雙峰塔,是兩棟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也是馬來西亞第二高的摩天大樓,該建築也曾經是世界和馬來西亞國內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20031017日被位於台北市的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雙棟大樓,也是世界第八高的大樓。

 

老師及學生感想:

 

教育

 

區少銓老師

這是東華三院屬校第一次參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期間我們一行30位師生接受了董總同仁包括鍾偉前先生、聶婉鑽小姐等熱情的招待,並為我們介紹了董總的成立及發展史,令我們深深感受到董總不遺餘力地捍衛和發展華文教育的貢獻,馬來西亞各地的華人社區通過組織學校董事會,創辦和管理學校,在董總的努力下,大馬已成立一個由小學、中學乃至大專院校的完善華語教育體系,因此董總可說是大馬華教的保姆。

 

董總是非盈利的民間教育團體,自成立以來即肩負起捍衛華教發展的重任,是馬來西亞華教運動的領導機構,幾十年來,董總結合華人社會的各政黨、團體和各階層人士,共同奮鬥,積極爭取華教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這次在董教總參觀,我們與董總的教育工作者們進行了小型的座談,初步認識了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最後彼此交換了禮物並合影留念。我深深被他們不畏艱辛、孜孜以求地興辦華人教育的熱情所感動,大馬華裔為延續華文教育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對中華文化傳統代代薪傳而勇於抗爭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香港人借鏡及效法。《中學生》執行主編傅美華女士,她送了一疊中學生雜誌給我們,我把它們放於我任班主任的圖書櫃內,同學們都看得津津有味呢! 我在此代表香港的同學們向董總致深切的感謝。

 

陳志球老師

本人隨我校30多人的遊學團到董總進行交流,當日的活動安排得非常豐富及極具義意。

從這次交流中,本人得到以下一些心得:

1.     短片《千磨萬擊還堅勁》令我們來自異地的華人知道,華僑先賢們在馬國為了保持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堅持華文教育的路向,所經歷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和苦難,使我們肅然起敬和萬分佩服;

2.     馬國華文教育與董總的介紹,令我們一衆師生更明白董總在當地華文教育中擔當的重要角色與關係;

3.     從《中學生》月刋的演變講述裏,使我們深入了解該刋物發展過程中,編輯們採取的應變策略和高瞻遠觸的思路,例如: 版面的更新、圖片的加入、色彩的變化等;

4.     最後對話交流環節,幫助我們釐清許多對馬國華文教育發展的誤解,例如: 華文教育的生存空間、國際認受性程度、科技教育在華文教育中的定位、馬國華文教育與世界其他華人社會的互動等等。

 

最後,衷心感謝董總各位接待我們的同仁,當日細心而熱情的款待,真要說聲: 多謝!

 

中四級 鄧卓桓

這次交流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馬來西亞的教育。我認為中國內地和香港不算十分重視中華文化,反而馬來西亞十分重視中華文化。雖然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比例不算多,只有約20%,但是他們為了捍衛中華文化而成立了一些華人機構。以馬六甲華文中學為例,我們在參觀的時候有機會上一堂語文課,我發現他們在語文課上學習到的不單是課本上的表面意思,還會了解背後的道理,學以致用。我十分認同這種教學模式,因為我認為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品格,知識只是其次,我認為香港應該要學習這種教學模式。

 

中四級 陳啟俊

我們參觀了馬六甲華文中學,那裏的同學十分熱情,他們準備了兩隻舞獅來歡迎我們,我們還一起上中文課。上中文課的時候,老師用很多例子去說明課文的內容,令我們更容易明白,而且我和當地的同學一起上課後,也拉近了距離,變得熟稔了。此外,透過這次上課體驗,我發現他們的學校十分重視中華文化,經常在課堂上為同學介紹中華傳統,增加他們的認識。

 

中五級 張東城

我認為馬來西亞泰萊大學的設施和香港大專學院及IVE是一樣的,不過泰萊大學的學科主要跟酒店管理和工程有關。校園的設施齊備,設有討論室供同學使用,而圖書館有四層,電腦室的面積和我們學校的差不多,其中最特別的是有四至五間廚房,學員可以用來學習烹飪。因此如果將來有機會的話我也會考慮到吉隆坡升學。

 

中五級 鄭傲翔

在這次馬來西亞交流團中令我感到最深刻的是和華文中學交流的時刻,當我們到達中學時,當地的學生熱烈地歡迎我們。當我們參觀課室時,我發現他們的課室是沒有安裝冷氣的,對於我們這些享受慣冷氣的學生來說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是在他們眼中則是不太重要的事。而且,在禮堂的時候,我們一邊玩耍,一邊交談,我覺得他們十分熱情和風趣,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濟

中四級 鄧卓桓

我認為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可以為馬來西亞帶來發展機遇。馬來西亞以回教為國教,當地人懂得兩文三語,容易與其他人溝通。而且馬來西亞的種族十分多元化,除了原住民之外,華人佔了20%,加上其他馬來人、印度人等。種族及文化上的多元性本身與其他國家交流也有優勢,現在「一帶一路」的計劃更有助為馬來西亞帶來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中五級 鄭子謙

我認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有助維護亞洲各國的勢力。由於美國的經濟勢力龐大,常常試圖掌控亞洲各國的經貿合作。而中國所倡議的「一帶一路」則有助提升亞洲各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抵禦美國的控制。而馬來西亞正是「一帶一路」涉及到的國家,而且它在眾多回教國家中的發展最為迅速,可以帶領其他回教國家一同發展,同時又可以作為回教與非回家教國家之間的溝通橋樑。

 

中五級 鄭傲翔

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可以帶動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擴大外交的影響力,以及和其他國家保持友好關係。此外,東協各國正值經濟發展的衰退時期,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同時可以帶動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而馬來西亞亦可以在此機遇下走向更好的發展。

 

中六級 梁褌悅

馬來西亞的首相納吉親自出席「一帶一路」論壇峰會,可見馬來西亞方面十分重視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計劃,我相信中國的「一帶一路」可以促進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例如馬來西亞已經和中國數間公司簽訂了九項商業協定,投資額超過七十二億,所以我認為兩國緊密的合作可以帶來雙贏的局面。

 

民生

中三級 陳煒博

這次交流團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雞場文化街。這裏如添上色彩的深水埗,充滿許多舊式的建築,感覺古色古香、色彩繽紛。其中一棟建築物像是一個紅色的大盒子,它的招牌寫上「古城雞飯粒」這五個大字,外牆上還寫上了一些奇怪的英文字句,這些都紛紛體現出馬來西亞的建築特色。

 

此外,有些古舊的建築更搖身一變成為商店,像是一棟黃色的建築物,外牆上掛了「媽咪麵」的商標,為古色古香的建築添上商業色彩和現代化的感覺。對我來說,這些都可以為馬來西亞的街道注入新元素。

 

中四級 陳啟俊

我最深刻的地方是參觀雙子塔,它是馬來西亞的地標。之前我只是在網絡上看過它的照片,到親身參觀才發現它很宏偉。雙子塔的表面用了大量玻璃物料,雖然沒有親身上去,但我猜想從高處向下望便可以飽覽到整個馬來西亞的景色,真不愧是馬來西亞的地標。

 

中四級 黃可思

這次的交流團使我獲益良多,這幾天我感受到馬來西亞人的熱情,這種熱情是在香港較難感受到的。例如有一天,我在中央廣場想買一款遊戲,可是卻言語不通,幸好碰到一位懂得說粵語的好心人,在他的幫助下,我才順利買到。而且帶領我們參觀的導遊也同樣非常熱情,經常和我們說說笑笑,十分友善。

 

歷史及文化

中四級 鄧卓桓

以往我對馬來西亞的認識是一個住了很多華人的地方,而通過這次交流團我才真正了解到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比例是十分少,只有約20%,看來真的要透過親身體驗才可以真正了解到當地。

 

在參觀完峇峇娘惹古蹟博物館後,使我對峇峇娘惹族的歷史產生了興趣,他們建造的房屋融合了傳統的中國特色及西方風格,可謂是中西合璧,真是十分有趣。

 

中三級 陳煒博

我對於中國人鄭和到訪馬來西亞的歷史十分感興趣,因為除了反映出兩國早在歷史上已有交集之外,還可以見出鄭和的到訪也為馬來西亞帶來了深遠影響。因此,馬來西亞的華人興建了鄭和文化館以作紀念,當中所展出的船模型、海產品都十分有趣,令我印象深刻。

 

中五級 鄭子謙

我參觀了文化表演藝術中心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這兩個地方都令我印象深刻。文化表演藝術中心是個提供場地予表演者演出及學習演藝的地方。那裏的設備齊全,有舞台、宣傳部、開放式工作室、課室及食堂等,集演出與培訓人才於一身。而這個地方也是馬來西亞人看劇的首選地方。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則讓我認識到伊斯蘭教一路走來在文化上的轉變。伊斯蘭教曾經遭受不少戰亂及災難,導致不少清真寺被毀,但伊斯蘭教至今仍然聳立著,沒有因而消失,而展館中的展品正正可以反映出伊斯蘭教的發展。

 

中五級 鄭傲翔

鄭和曾經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都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停駐過,鄭和把馬六甲視為下西洋的中轉站,更將中國文化帶進馬來西亞中。經過發展,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例如是中國的麻將及馬來西亞的民族傳統服飾,我認為這種融合的文化十分特別。

 

老師感言

 

區少銓老師

此次交流團有機會拜訪姐妹學校——馬六甲華文中學,師生彼此之間都能取得很大的交流成果。透過與當地同學一起上中文課,本校同學除了可以進一步感受到馬來西亞的校園文化之外,亦有機會與當地同學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此外,馬六甲華文中學十分重視中華文化,在課堂上向同學貫輸中華傳統的重要性,本校同學上了中文體驗課後都表示課堂內容很有趣,老師教授的不單是課本上的表面意思,還會了解背後的道理,令他們印象深刻。

 

王美琪老師

此次交流團到訪不同的學校參觀,特別是馬六甲華文中學,同學可以了解當地的中學生與香港的不同,亦有機會與當地學生交流。而且,通過這幾天的考察,同學有機會了解到華人在馬來西亞的一些發展及生活情況,令他們能反思自己現在的生活。

 

李瑋佳老師

這次馬來西亞交流團使人印象難忘,透過幾天的參觀交流,不但具體了解了馬來西亞這個多元民族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亦在民生、教育等方面有了深入的認識。我也觀察到學生們都很欣賞這次的交流團,我相信他們在交流考察中,一定獲益不少。

 

陳志球老師

馬六甲三寶山和吉隆坡大愛兒童院的所見所聞令同學可以明白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發展歷史,和懂得如何幫助有難的同胞。

 

整個交流團對學生最大的得著是深入地了解到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歷史、文化及生活現況,而且同學能從體驗活動中學會感恩和明白到人在異國所面對的困難。

 

活動照片集:

 

 

 

**「本網頁內容僅代表主辦機構之立場」

學校資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招收學生

學校系統

外部連結